本期节目探讨了苹果产业链(果链)的兴衰和未来展望,特别是近期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对果链的影响。在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背景下,苹果产业链的部分产品获得了关税豁免,引发了广泛讨论。廖建雄研究员分析了关税政策的复杂性和反复性,指出关税豁免并非真正的豁免,只是暂时措施,未来可能还会面临更高的关税。更重要的是,他深入分析了将苹果供应链全部转移回美国的难度,主要原因在于美国高昂的人工成本、劳动力管理的挑战以及上游零部件供应的不足。例如,将苹果手机生产完全转移到美国,每部手机售价可能高达两万到三万人民币。 随后,节目介绍了果链的构成,包括设备供应商、零部件厂商、组装厂以及苹果公司本身。果链的快速发展始于 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的发布,此后苹果逐渐将生产外包给全球各地的供应商,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。 讨论还涉及果链公司的投资逻辑,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周期和苹果创新周期的影响。例如,AirPods 的推出就曾带动了一批相关公司的股价上涨。然而,过度依赖苹果也存在风险,因为苹果可能会随时更换供应商。最后,节目展望了果链的未来发展趋势,包括供应链向越南和印度转移,以及苹果在 AI 眼镜和 AI 赋能等方面的创新,这些都将对果链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
Sign in to continue reading, translating and more.
Continu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