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汶蓉在播客中分享了她对大城市青年婚恋趋势、困境和社会过程的研究与思考。她通过宏观数据指出,中国人的结婚模式在 2010 年后发生巨大变化,初婚年龄显著上升,生育政策的激励效果不明显。微观层面,父母常认为子女 “懒”,实则是青年人价值观已变,视结婚为个人选择而非必经之路。调查显示,青年人对婚姻中爱情的期待下降,更接受父母对婚姻的介入,甚至出现 “新包办婚姻” 现象,这反映出青年人的无力感和对未来婚恋的信心不足。她用 “懒婚” 概括大城市青年人的状态,认为这是理性选择,背后是对婚姻价值的变革和结构性冲突中的疲惫。通过拉力(个体化和社会消费)、推力(婚姻风险化和协商成本高)和拖力(代际关系影响和缺乏好的婚姻模板)三个力量分析了青年人 “懒婚” 的原因。她还提到了 “成年出险期” 和 “关系贫困” 等全球性问题,强调社会政策需关照青年人的生命体验,探索新的婚姻家庭文化脚本。
Sign in to continue reading, translating and more.
Continue